第六章 转轨 奋进 迈入新征程(1984-1991年)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后来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讲话中也提出“社会主义应当也要有市场调节”,应不断从指令性计划,逐步向政策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深化,是我国改革历史的重大突破与重要创新。接着党的十三大提出“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十三届三中全会具体提出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要制定好经济发展战略,就要重视科学技术、重视高技术产业在发展现代经济中的作用。如何沿着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道路,拓宽化学工作的领域?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使化学科学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同时,全球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已经兴起,信息化的社会已经开始。邓小平同志再次提出应重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和“三个面向、三个立足”。他指示我们要面向四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改革、立足竞争、立足创新。这就更加明确了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1986年,我国开始进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阶段,中国科协于1986年和1991年相继召开了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和第四次代表大会,总结工作,贯彻中央指示精神与“七五”计划。
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石之一,同时它又与各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均息息相关,与人民的衣、食、住、行密不可分,因此,在振兴中华和再展宏图的“七五”期间,化学工作者有着更加广泛施展才华的天地,在这阶段,我国的研究生制度已初见成效,年轻一代的化学学者日趋成熟,赴国外学习的青年化学家已陆续学成归来,在中国开始建立了化学科学的全新研究领域。化学与其它学科或技术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也更加紧密,出现了多种前沿学科和技术,例如,化学与生物结合出现了生命化学,一切生命过程,包括出生、成长、繁殖思维、情绪、智力、衰老等,都与化学变化有关,必须大力加强生命化学的研究。又如化学与航天科学结合出现了空间化学和空间材料技术,其中许多高技术问题,期待化学工作者研讨。中国化学会这阶段的工作应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三个面向、三个立足,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科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关注化学教育与普及,关怀青少年的成长、推广课余教育、培养化学人才;尊师敬贤、表彰奖励、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开源节流、民主理财。转轨、奋进,迈入新征程,为促进中国化学科学和教育事业以及化工生产建设的发展,不断做出新贡献。
一、集体领导 民主办会
中国化学会的优良传统是集体领导、民主办会。学会依靠广大会员,发扬开立管理的传统,使化学会真正成为学术性、群众性的团体。1982年在组建第二十一届理事会时,又恢复了学会所特有的通讯选举制度,并被纳入会章。同时,规定理事任期四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理事会仅设四名理事长,不设副理事长和名誉理事会,实行逐年轮流担任执行理事长的创举。得到了中国科协的肯定。经过这届理事会的实践,反映良好,切实可行。即减轻了理事长的工作负担,又加强了理事长的责任感。当每年执行理事长总结交接工作时,不但能总结出自己所领导这段工作的情况,还能为下一年工作提出设想,既保持了学会的优良会风,又有了继承性。因此本会第二十二届和第二十三届理事会均继续沿用了通讯选举的办法,博得了好评。这两次通讯选举的结果,分别于1986年4月在杭州召开的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和1990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二届和第二十三届理事会联席会议上公布,并报告了通讯选举的全过程,获得认可。
1.领导有方 各负其责
这阶段理事会一般每两年召开一次,常务理事会约每季度召开一次,有时还召开理事会、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联席会议,凡学会的重大原则问题一律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形成决议,经理事长批准后执行。例如:1984年元月,因鲍奕珊调往中国科协工作,提出辞去秘书长职务, 经本会第二十一届理事会第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讨论,一致同意他的提议,改聘崔孟元同志任副秘书长,后在理事会上由理事长提名,正式聘任为秘书长。又如:关于本会第二十三届理事会的名额问题,是专门召开了理事会扩大会议确定的。本会第二十二届理事长为唐有祺、黄维垣、田昭武、徐光宪。第二十三届理事长为唐敖庆、王夔、梁晓天、胡亚东。自1984年开始,本会各工作委员会由理事长分工主管,常务理事、秘书长和副秘书长自愿报名参加,加强了对工作委员会的领导、健全了工作委员会组织。理事会或理事长的指示与决定,多由秘书处负责执行。因此秘书长和副秘书长的任务是繁重的。在学会办公室内设有一专职副秘书长,与办公室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学会的各项任务。值得提出的是由于每届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秘书长、副秘书长和学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以及地方学会干部都十分认真负责的履行他们的职责。例如第二十二届秘书长会议共召开了33次,平均每一个半月就开一次会,同时还召开学科、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地方学会工作会议等。使学会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2. 制定规章 健全组织
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根据中国科协的指示精神,结合化学的特点与广大会员的要求,学会领导人十分重视学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健全组织机构和制订规章制度方面做了较多的工作。制定了必要的规章制度,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分清了学会所属各组织的层次,健全了学会的基础工作。
1982年时,学会理事会设立了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分析化学、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等六个专业委员会和化学教育、科学普及两个工作委员会以及化学名词审定小组、化学丛书编写小组等。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化学科学的发展,化学会在组织上也相应的获得了新的发展。此时,学会已设有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分析化学、应用化学与化学教育等七个学科委员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催化、晶体化学、色谱、流变学、计算机化学、光化学、电化学与量子化学等九个专业委员会;国际学术交流、化学名词、科学普及、编辑出版、青年化学奖评选与咨询等六个工作委员会;在组织上有较大发展,重视了化学教育、应用化学与交叉学科的工作。健全了组织,理顺了关系,将化学科学所属的二级学科与化学教育组建学科委员会;将化学有关的三级学科或边缘学科组建成专业委员会,而且每个委员会都设有挂靠单位与专职或兼职秘书。此外,制定了学会组织一览表与统一了各级组织的中、外文译名。
为了使学会工作有章可依、有条不紊。自1983年以来,学会开始健全规章制度。在制订了“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金条例”之后,经过常务理事会讨论决定先后又制订了“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金条例”、“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优秀硕士论文奖,高分子化学、配位化学研究生导师奖条例”、“中国化学会会籍管理细则”、“中国化学会学术会议管理条例”,“中国化学会编辑出版委员会(1986-1990)试行条例”、“中国化学会编者、审者道德守则”,“中国化学会期刊工作条例”、“中国化学会国际会议工作条例”。“关于换发中国化学会会员证的试行办法”与“中国化学会关于邀请外国学者或外国厂商参加我会举办的学术会议的规定”等。上述各条例均已实施,并在实践中继续充实、不断完善。从学会历史上来看,这些规章制度是前所未有的,其中青年化学奖的工作,是在国内自然科学学术团体中的创举。我们体会应通过立法来适应改革、推动改革,把工作进一步搞好、搞活。
3. 以会员为本 为会员服务
会员是学会存在的基础,学会必须尊重会员的权利,密切联系广大会员,努力创造条件,为会员服务。中国化学会依靠广大会员,发扬开门办会、民主管理、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的优良传统,创造条件,促使学会成为真正的群众组织,已把学会初步办成“会员之家”。多年来学会坚持民主办会的准则,依靠化学工作者,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自身建设,巩固和发展自己的组织。
1983年本会修改会章扩大吸收会员的范围之后,得到广大化学工作者的拥护,会员人数迅速增长,反映出会员对化学会的热爱,有些会员还表示愿做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自1984年开始,学会遵循会章,开始吸收通讯会员与团体会员。加强了学会与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厂矿企业的联系,更加体现了化学会的学术性、群众性与民主性。同时,这些工作也是恢复和发扬了老一辈化学家所创下的优良传统。
本会第二十二届理事会根据会章的规定,在整顿组织和加强对会员管理的工作中,决定了一项大政方针,就是恢复了被十年动乱破坏的交纳会费制度,从1987年起开始对会员重新登记,换发会员证和收取会费,使这个拖延已久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应该说,这是学会改革中的一件大事,受到了中国科协的多次表扬,并指定在中国科协统计工作会议工作上做了经验介绍。会员履行义务,交纳会费,体现了会员的组织观念,是会员参加学会管理的一种方式。会费的二分之一,用于地方开展活动,二分之一交给中国化学会,用于免费或优惠供应刊物,增进了会员对学会的感情。收取会费也是对化学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学会有一种压力和责任感,促使学会更好地为会员服务。理事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对此事
中国化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
|
个人会员:qiaoqinzhao@iccas.ac.cn |
学术奖励:yuehe@iccas.ac.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