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

访问新版网站 |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中国化学会 > 期刊/书籍 > 书籍 - 中国化学会史 - 第四章 文革十年,步履维艰(1966-1976年)
中国化学会史 - 第四章 文革十年,步履维艰(1966-1976年)

               第四章 文革十年,步履维艰(1966-1976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前苏联撕毁协议,撤走专家,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在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年)国防科研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勒紧裤带,坚持工作,中国科学院的许多研究所,为国防科研机构输送人才和技术,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防研究,终于创造出“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丰功伟绩。
  那时并非我国科学事业的黄金时代,对经历了支援经济建设,特别是国防建设的我国自然科学,本应继续向纵身发展,然而不幸的是,突然爆发了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致使本来就很薄弱的自然科学研究,受到全面的冲击!国家科委、中国科协被撤销,“文革”前十七年发展科学技术的方针、政策被全盘否定,使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际差距更加拉打了。1968年,在全面开展所谓的“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科学家和教师遭受迫害,被诬陷为“特务”、“反动学术权威”、“阶级异己分子”等,被克扣工资、立案审查、非法监禁、残酷折磨、刑讯逼供,甚至被迫害致死。例如,本会副秘书长陈天池于1968年含冤辞世,又如常务理事、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吴学周被捕入狱,折磨致残,视力仅剩0.1。更令人悲愤于的是,本会创始人之一、为学会做出重要贡献的曾昭抡教授,惨遭肉体上的摧残和精神上的折磨,终于1967年12月8日默默的离开人世。仅中国科学院被抄家的达1900余户,被迫害致死的220余人!大批科技人员、高校教师被下放到农村、“五七干校”接受改造;实行“走出去”,与工人、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搞实验;把工人、贫下中农“请进来”“掺沙子”,以改变科技人员队伍的阶级成分。当时,这种“极左”思潮和做法,充斥着科技战线!致使科研停滞,水平下降。
  在科技教育事业惨遭摧残、破坏的年代,化学会不仅被诬蔑为“裴多菲俱乐部”,活动全部终止,学术期刊被迫停刊,而且赶走工作人员,挪用办公设施,甚至将珍贵资料作为垃圾丢弃殆尽。令人诧异的是,强占侯德榜捐赠的会所,改作他用。中国化学会的工作只得陡然停止。但是,广大科技人员,教师,坚信社会的发展,坚信暴风雨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牵头!他们始终以国家复兴、民族兴旺为己任,始终关注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愿为富民强国做出贡献。
  历史不会终止,在两条路线的斗争中,黑夜不会永远,黎明的曙光总会出现,经过10个月的筹备,《化学通报》于1973年8月复刊,是我国“文革”期间复刊最早的科技刊物之一。当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柳大纲所长亲自给中国科学院写了复刊报告,经过中国科学院(72)科字第434号文件批准,成立了复刊筹备组,进行了一系列的筹备工作。《化学通报》复刊时中国化学会尚未恢复活动,但仍以中国化学会《化学通报》编委会的名义编辑,由柳大纲担任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实际上是由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主办。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次久违的盛会。随着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著名论断的提出,被长期扭曲的“科学”终于回归本来面目,科技工作的正确指导思想最终得以确立。经历长期的冰天雪地,“科学”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
 

中国化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联系电话:+86-10-82449177
邮政编码:100190


传  真:+86-10-62568157
网  址:http://www.chemsoc.org.cn


个人会员:qiaoqinzhao@iccas.ac.cn
学术交流:cmdeng@iccas.ac.cn
国际事务:hanlidong@iccas.ac.cn
化学竞赛:wlbai@iccas.ac.cn


学术奖励:yuehe@iccas.ac.cn
期  刊:haolinxiao@iccas.ac.cn
单位会员:wangyr@iccas.ac.cn
产学研合作与促进:binjiao@iccas.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中国化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797号

门户网站、会员系统、会议系统 技术支持:深圳市学术科技有限公司 www.s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