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所在位置:中国化学会 >> 会议 >> 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
English Version
大会特邀报告 Plenary Lectures

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性质及应用探索

严纯华,孙聆东,张亚文


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是高技术和尖端材料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近年来,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的提高,如何研究和开发高性能稀土功能材料,促进相关器件及其高值化应用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稀土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纳米科学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新型稀土功能材料的研发提供了启发,也为稀土材料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我国化学家在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进展,在合成方法学探索、材料性质开发及应用等方面既丰富了稀土科学的内涵,也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很高价值的材料体系[1-4]。本文试图基于近年来的点滴实践,汇报作者在稀土含氧化合物、稀土卤化物等体系中,控制合成单分散纳米材料和介孔材料,认识合成机理、进行结构和性质表征,进而探索材料应用研究中的一点体会。

关键词:稀土化合物;发光材料;催化;生物成像

 


严纯华

1961年生于上海,中共党员。先后在北京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1982.7)、硕士(1985.7)、博士学位(1988.1)。现任北京大学化学院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香港大学稀土生物无机和材料化学联合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无机化学研究所所长。2011年被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院士。

主要从事稀土分离、应用和功能材料方面的研究。2001年以来发表SCI收录论文300余篇,论文他引9000余次,H因子为54。已获国家专利15件,申报国家专利15件。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他组织的研究团队获得了2002年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的支持,并因工作优秀分别获延续资助。他自973项目启动以来连续任稀土功能材料项目的首席科学家,2011年所组织的“稀土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分离的科学基础”项目得到科技部重大目标导向973项目资助。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次(2011年,第一完成人;2006年,第二完成人)和三等奖(1987年,第三完成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第一完成人)和三等奖(1991年,第二完成人),还获得了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奖”(1996)、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2010)等科技奖励。

现任《中国稀土学报》、J. Rare Earths、《结构化学》、Frontiers of Chem. in China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 (Elsevier)、Chemistry of Materials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stryOpen (Wiley)、《Handbook on the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Rare Earths》等刊物和手册的副主编、编委或顾问编委等,兼任中国科协全委会委员、北京市科协常委,中国稀土学会、有色金属学会和材料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主要研究兴趣:

在稀土分离方法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化学制备方法,控制体系的结构和微结构、尺寸及其分布、形态和形貌,以及界面和表面,以期达到探索和提高稀土功能材料性质的目的。具体研究领域为:(1) 高纯稀土化合物洁净分离及其工艺设计和控制;(2) 功能稀土分子基材料的合成、组装、结构与性质;(3) 稀土纳米功能材料的制备与性质。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中国化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7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