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

新会员申请 | 登录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中国化学会 > 通知公告(内容)
关于第九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的授奖决定

根据《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条例》,经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评审委员会审议、中国化学会奖励工作委员会决议,授予四名杰出青年化学工作者第九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第九届(2017-2018年度)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获得者

(按姓名拼音排序)

焦 宁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雷晓光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刘国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游书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中国化学会和奖励合作单位-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谨向获奖者及其单位表示衷心的祝贺,并衷心希望获奖人再接再厉,潜心科研,攻坚克难,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是由中国化学会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于2001年共同设立的学术奖励,旨在奖励从事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天然产物及有机合成、表面及胶体化学、生物工程及相关领域,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励每两年为一届,每届奖励不超过4人。奖励颁发仪式安排在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期间,获奖人除获得奖励证书外,每人还将获得2万元人民币个人奖金及8万元科研经费。 截至2017年,共产生36位获奖人。更多奖励信息及历届获奖人名单,可在中国化学会网站查询(www.chemsoc.org.cn)。

获奖人介绍

焦宁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

提出碳氢化合物的氮合反应策略,突破氧气活化及利用瓶颈,通过氮合反应、氧合反应实现药物活性中间体的绿色、高效合成及修饰。

焦宁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山东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4-2006年在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做博士后,2007年受聘北京大学药学院副教授,2010年受聘为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独立工作以来共发表论文130余篇,获批专利8项。主编英文专著一本,参与编写专著3本。受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做邀请报告60余次。被聘为《Scientific Reports》等国际期刊编委,2012年入选中组部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并获聘2015年度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

雷晓光教授

北京大学

完成了50余个复杂天然产物高效全合成,进一步利用天然产物探针阐明了程序性细胞死亡新的分子机制,并开发出多个天然产物候选药物分子。

雷晓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美国波士顿大学获博士学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底全职回国,曾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天津大学药学院教授,2014年全职加入北京大学。独立工作以来,雷晓光教授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化学生物学以及创新药物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目前已经在Cell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并申请了和创新药物相关的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多项中国、美国等国家的专利授权。目前已有两类first-in-class的抗肿瘤、抗生素候选药物正在开展临床前研究;荣获了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973首席科学家等多项国内学术荣誉;并且获得了国际四面体青年科学家奖、瑞士化学会杰出讲座教授奖、国际化学生物学会首届青年化学生物学家奖等多项国际学术奖励;目前担任药学研究领域核心期刊《Bioorganic & Medicinal Chemistry》杂志的执行主编。

刘国生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专注过渡金属催化氧化研究,发展“自由基接力”概念,在烯烃和烷烃的选择性氧化官能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有望对有机合成化学产生变革性影响。

刘国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课题组长。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士理海大学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从事博士后工作,后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加入上海有机所,开展独立研究工作。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2016年获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获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的称号。

游书力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首次提出“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概念,为芳香化合物转化打开新的窗口。

游书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6年至今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从事设计与合成手性催化剂、发展手性催化新概念及手性催化新反应。独立开展科研工作以来共发表SCI论文190余篇,编著英文专著两部,专著章节7个,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4项。曾先后获得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阿斯利康杰出化学奖、第七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上海领军人才、默克奖、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何梁何利基金青年创新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青年手性化学奖,罗氏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发布时间:2017/12/25

中国化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联系电话:+86-10-82449177
邮政编码:100190


传  真:+86-10-62568157
网  址:http://www.chemsoc.org.cn


个人会员:qiaoqinzhao@iccas.ac.cn
学术交流:cmdeng@iccas.ac.cn
国际事务:hanlidong@iccas.ac.cn
化学竞赛:wlbai@iccas.ac.cn


学术奖励:yuehe@iccas.ac.cn
期  刊:haolinxiao@iccas.ac.cn
单位会员:wangyr@iccas.ac.cn
产学研合作与促进:binjiao@iccas.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中国化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797号

门户网站、会员系统、会议系统 技术支持:深圳市学术科技有限公司 www.sz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