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化学会官方网站!

新会员申请 | 登录会员中心 | 关于我们

所在位置: 中国化学会 > 学会动态 > 学会新闻 > 内容
抓服务 举人才 谋发展

-中国化学会在中国科协人才与调宣工作会议上的大会发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化学学科突飞猛进,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2008年,我国在世界同行认可的刊物上发表化学论文11万余篇,较1998年的2万余篇增长了4倍以上;2009年我国的化学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仅列美国之后,化学专利申请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归功于国家对科技领域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力度的加大。在国家科技政策和资金支持下,我国的化学工作者有了更多的与国际同行直接对话交流的机会,视野更加宽广。面对新形势,中国化学会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以服务为己任,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质量,深化服务层次,拓展服务功能,推动人才培养、人才发掘和人才举荐,构建会员之家,谋求学科与学会的同步发展。

  搭建交流平台,提高学术水平

  学术交流是每个化学工作者的基本需要,也是学会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重要体现。中国化学会通过举办综合性、交叉性或专一性学术会议,竭力为全国的化学工作者提供自由、宽松的舞台,也为发现人才、举荐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渠道。

  目前,学会每年举办各种学术交流活动30余场。每两年一届的中国化学会学术年会已成为我国化学界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交流平台。年会根据不同领域设置分会场20余个,参会代表超过3000名,涵盖了科研、教育、产业等各个领域的化学工作者,会上交流论文3000余篇。为开拓视野、在更高层面上掌握化学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脉络,每届年会邀请国内外著名化学家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报告分为分会邀请报告、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为更多的中青年化学工作者提供展示交流的渠道;年会设置“优秀论文奖”,以表彰表现优异的青年学者。学会每年还举办各类学术会议30余场,与会者逾万人次,涉及化学领域的各个学科和专业。

  在学术交流活动中,根据化学工作者的需要,满足不同分支、不同领域和交叉学科的多层次交流需求。通过学术会议这个平台,学会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开辟了热点论坛、增设了人才交流专场等,以保持对化学工作者的吸引力和号召力。种种举措,使得学术会议规模连续扩大,2008年年会报名人数达3400余人,比2006年增加了51%,即将举行的2010年第二十七届年会报名已超过4000人。

  搞好表彰奖励,举荐优秀人才

  科技评价、举荐创新人才是学会重要的职能之一。在不断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发扬学术民主的过程中,中国化学会着力开展各类学术奖励,表彰先进,以达到宣传化学工作者科研成果,激发化学工作者工作热情的目的。

  学会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拓宽学会的奖励范围。目前,中国化学会已设立奖励项目12项,形成了初步配套的、具有一定梯度的奖励表彰体系。截止到2010年,共表彰在化学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和卓有成就及贡献的化学科技人才341名,吸引了广大化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获奖青年绝大多数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设立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自1983年至2009年共计228人获奖,其中8人已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设立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自2001年至2009年共计20人获奖,其中4人已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设立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自2007年至2010年共计8人获奖。设立中国化学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贡献奖,该奖是目前中国化学会的最高奖励,表彰在化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化学家,自2008年创建以来,已表彰杰出化学家6人,其中院士4人。另外,还设有以表彰奖励中年化学家为主的“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中国化学会—赢创化学创新奖”等。

  同时,中国化学会高度重视两院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工作。由理事长和副理事长、秘书长等理事中的9名院士组成中国化学会院士提名小组,对候选人进行严格评议、遴选。2009年上报科学院院士候选人10名,其中3名当选。中国化学会还积极组织“创新研究群体候选团队”的推荐。目前,学会推荐的创新群体候选团队中,已有两个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经费资助。经国家奖励办公室批准,自2010年起,中国化学会享有国家奖励的直接推荐资格。2010年学会已推荐国家自然科学奖候选项目两项。

  开展国际交流,创新发展环境

  随着我国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中国化学会在国际交流领域日渐活跃。目前,学会已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德国化学会、日本化学会、美国化学会签署了“国际合作协议”,内容主要包括双方会员互惠、开拓双边学术(青年)交流、交换会刊和学术期刊交流等。与英国皇家化学会建立合作会员(joint membership)制度,探索合作会员运作方式,合作会员享受中国化学会和英国皇家化学会提供的会员服务,享受学术活动注册费优惠等,2009年至今发展合作会员200余人。学会还积极发展海外留学人员为中国化学会会员,试点设立海外分会,增进了解、沟通信息,推动海外学人为祖国建设服务。分会接受中国化学会的指导,享受会员同等权力。目前已在德国建立分会,英国分会在筹建中。

  中国化学会积极推荐中国的杰出化学家在各种国际相关组织中任职。白春礼院士、周其凤院士先后担任IUPAC执委会成员;清华大学帅志刚教授、中国科技大学侯建国教授、中国地质科学院丁悌平教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中心江桂斌院士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姚祝军研究员等人分别担任IUPAC下设各委员会委员或国家代表。目前,亚洲化学联合会秘书处设在中国,白春礼院士担任亚洲化学联合会主席,上海有机所吕龙研究员担任亚洲化学联合会秘书长。

  加强学风建设,倡导科学道德

  中国化学会高度重视学风道德建设工作。在中国化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发出了“关于科技精神文明致化学界的倡议书”,号召化学工作者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维护国家和集体利益,遵守科技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反对科研工作中的弄虚作假、剽窃等丑恶行为,维护知识产权,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在学会工作中建立科学研究的诚信制度。自2003年起,学会建立了“编辑、作者诚信公告”制度,对抄袭、剽窃、弄虚作假采取更加严厉措施。对于严重违反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事件,由期刊编辑部给予警告、拒收今后论文等惩处,经中国化学会备案,通报21种化学期刊编辑部。至今,通报9次,共计48人。其中抄袭、剽窃10人、伪造数据2人、重复发表的16人、一稿多投20人。

  服务西部大开发,推进西部人才工作

  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化学教育相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实验条件亟待改善。中国化学会积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每年举办“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作为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项积极举措。论坛活动日臻完善,社会影响愈来愈大,有效地为培养西部化学教育人才作出了贡献。

  学会还加强对西藏地区化学工作者的帮扶。一年来,两次出资组团赴藏组织学术交流与洽谈,建立了资助藏族青年来内地进修、在西藏设立基金子项目的合作,资助西藏学会派员参加相关活动,受到了西藏地区各民族化学工作者的欢迎。

发布时间:2010/6/9

中国化学会秘书处

地  址:北京市中关村北一街2号
联系电话:+86-10-82449177
邮政编码:100190


传  真:+86-10-62568157
网  址:http://www.chemsoc.org.cn


个人会员:qiaoqinzhao@iccas.ac.cn
学术交流:cmdeng@iccas.ac.cn
国际事务:hanlidong@iccas.ac.cn
化学竞赛:wlbai@iccas.ac.cn


学术奖励:yuehe@iccas.ac.cn
期  刊:haolinxiao@iccas.ac.cn
单位会员:wangyr@iccas.ac.cn
产学研合作与促进:binjiao@iccas.ac.cn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中国化学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2797号

门户网站、会员系统、会议系统 技术支持:深圳市学术科技有限公司 www.szac.cn